發布時間:2024-04-24作者來源:趙敏瀏覽:1599
現代工業的未來,正孕育于新材料、新能源與新信息的融合之中。其中,新信息領域的核心焦點,無疑是各行各業的數智化轉型。而在工業數智化的眾多要素中,工業軟件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進一步說,工業軟件中的幾何建模引擎等內核技術,更是重中之重,它們是推動工業數智化發展的關鍵力量。
全球會造汽車的國家有十來個,會造航空發動機的國家有七八個,會造中大型航母的國家有五個,而會造幾何建模引擎的國家,不過三四個!
人們把航空母艦、豪華游輪、液化天然氣船(LNG船)這三種大船,并稱為造船工業皇冠上的“三顆明珠”,研發和建造都很難。其實,做三大船難,開發CAD、CAE、EDA類工業軟件更難,開發幾何建模引擎,難上加難。因為幾何建模引擎這樣的極小眾市場有其特殊性,不是依靠[敏感詞]制、大筆資金投入或者買入就能解決的。而且沒有幾何建模引擎,研發和建造三大船等高端裝備,比登天還難。
看不見、摸不著,極其重要,是幾何建模引擎的技術底色。沒有幾何建模引擎這個核心組件作為幾何底座,就沒有工業軟件,就沒有新型工業化發展,就沒有強大的國家硬實力和軟實力。如果我國真的與對手發生全方位、多領域、多形態戰爭,幾何建模引擎有可能會變成一種制裁“[敏感詞]”。因此我們有理由說,更稀缺的工業皇冠明珠是幾何建模引擎。
中國工業有三大門類,41大類,207中類,666小類。從世界主流工業強國的發展歷史來看,每個國家或地區工業發展的技術路徑可以有多種,像中國這樣未完成工業化的國家,不可能去復制或模仿已經完成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的工業發展路徑,甚至在更細分的工業分類里面,都不可能完全復制或模仿其他國家工業的同類細分路徑。在業已形成的國際環境和資源條件限制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某個工業分類能否找到和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技術發展路徑,決定著其工業發展的能力。每個國家都應該審時度勢,合理決策,明智選擇,在眾多的技術發展路徑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徑。
美國經濟史學家亞歷山大·格申克龍(Alexander Gerchenkron,1904-1978)在總結德國、意大利等國經濟追趕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于1962年創立了后發優勢理論。格申克龍強調指出,由于缺乏某些工業化的前提條件,后起國家可以、也只能創造性地尋求相應的替代物,以達到相同的或相近的工業化結果。替代性的意義不僅在于資源條件上的可選擇性和時間上的節約,更重要的在于使后起國家能夠也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選擇有別于先進國家的不同發展道路和不同發展模式。[1]
為了快速發展,建立后發優勢,自上個世紀70代末,中國選擇的主要技術路徑,是“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這條替代性路徑。在這條路徑上奮斗了40多年,有汗水,有血淚,有成功,有失敗,有創新。最大的失敗莫過于燃油車行業,歷經40年“以市場換技術”,市場換出去了,核心技術一直未掌握。而下決心將汽車技術路線改成采用既有的電動車技術(首臺量產電動車于1884年在英國制造,首臺特斯拉轎車在2008年在美國生產)之后,十年之內,就牢牢占據了電動車產業鏈上游的動力電池市場,甚至牢牢占據動力電池所需的鋰礦市場,終于在汽車質量、功能和量產等諸方面取得全面突破,智能網聯汽車比肩國外同行,甚至局部領先。
在國產航母發展路徑上,也有類似做法。中國第一艘航母是由“瓦良格號”改裝而來,眾所周知“瓦良格號”來源于前蘇聯。1991年,隨著蘇聯解體,制造“瓦良格號”的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關閉,“瓦良格號”在1995年宣布停造,差點就當作廢鋼被拆解掉。
幾經輾轉之后,命運多舛的“瓦良格號”來到中國,于2005年在中國大連造船廠進行改造,于無聲處,蛻變新生。我國從引進“瓦良格號”航母開始,選擇了一條“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的技術路線來發展國產航母。2012年,“瓦良格號”從一個空空的大船殼,完成了全部改造,配備了各種所需裝備,變身為“遼寧號航母”,如今的“遼寧號航母”已經展現出強大的作戰能力和戰略價值。當“遼寧號航母”成軍時,“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技術路線再次得到驗證,隨后,第二艘“再創新”航母成軍,第三艘“更創新”航母也即將下水。
OGG的故事始于Matra Datavison公司的Euclid CAD系統。Euclid的基本模塊由兩位法國傳奇CAD開發者Jean Marc Brun和Micel Theron合作而成。1993年,Matra Datavison公司發布了CASCADE庫,極大地推動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的行業進步和發展,后來該庫開源,被稱為Open CASCADE Technology(OCCT)。2022年,OpenCASCADE關閉了俄羅斯研發中心,對OCCT的演進和發展造成了巨大阻礙。
新一代工業軟件需要“明白人”集結成伍,匯聚眾智,需要吸引大批富有經驗的工業軟件“根技術”開發者加入。數字化工業軟件聯盟(DISA)發起全球“尋寶”活動,OCCT俄羅斯團隊大部分研發團隊成員,受邀加入到華為俄羅斯研究院(RIRCE)。
國內工業軟件開發者和學界同頻共振,就組建OpenGeomitry開源社區達成廣泛共識。2023年11月5日,在DISA支持下,借著“中國工業軟件生態大會”的時機和平臺,OpenGeomitry Group開源社區(OGG)正式發布。OGG圍繞著保障幾何建模引擎的連續性、安全可信、持續增強為目標,構建新一代工業軟件核心技術,開始打造開發者生態。2024年2月,OGG學術與技術委員會年度技術研討會議順利召開,各領域專家共同探討開源幾何引擎發展關鍵問題和云幾何引擎技術架構建議草案等,為OGG開源社區發展提供方向。2024年3月,尼古拉幾何聯合技術創新中心成立,標志著中國工業軟件領域的技術力量支撐和人才搖籃的建立。
如今,OGG開源社區匯聚了20多位來自中國的專家學者,一支優秀的俄羅斯研發團隊,30多位來自業內專項技術領域的PMC成員,以及全國乃至全球崇尚開源的生態合作伙伴,一同參與OGG社區建設,共襄盛舉。
引進從來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的[敏感詞]目標是引進后的“再創新”和“更創新”。目前OGG已經納入了廣東核心軟件攻關工程的開發和培育序列,走上了從開源幾何建模引擎到開源云原生幾何建模引擎的轉型升級路程。未來,由OGG轉型升級的云幾何引擎也將像“山東號航母”“福建號航母”一樣,整齊配套,集之大成,技術煥新,更上層樓,形成全新戰斗力,服務于工業軟件云戰略,全面支持中國新一代工業軟件的換道換代超車,快速發展。
至此,我們清晰地看到,“引進→吸收→消化→再創新”技術路線,以不同的場景但是相似的配方,正在幾何建模引擎領域重復發生。后發優勢,再次驗證。
OGG面世的2024年4月19日,必將是中國工業軟件發展歷程上的一個重要時間節點。一個更創新、更好用的開源云原生幾何建模引擎,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采摘自英諾維盛公司,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金航標及行業觀點,只為轉載與分享,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Copyright ? 深圳市金航標電子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711385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