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0-24作者來源:林雪萍瀏覽:600
歐洲的電動自行車長成什么樣?它完美地展現了一個舊秩序宮殿的裂縫。
完美的宮殿
在歐洲,電助力自行車eBike正在風靡。跟國內熟悉的電動自行車有所不同,歐洲eBike的電機不能超過250瓦。騎行主要還是靠人力踩踏,而電機只是一種輔助動力系統。它可以在爬坡或者起步階段讓騎行更加輕松。
相對有點狹小的中國市場,歐洲是全球最大的eBike市場,有著近1000萬輛的規模。這里既有傳統的自行車巨頭荷蘭Accell和中國臺灣地區美利達,也有日本松下和雅馬哈。還有來自北美最大的電助力自行車品牌Rad Power。而初創品牌也很多,如融資明星的荷蘭VanMoof,比利時的Cowboy也獲得了法拉利汽車集團的投資。
在這些擁擠不堪的品牌商背后,供應鏈的等級也井然有序。博世電機系統是電驅動單元的標準配置,壟斷了整個市場。而日本的松下和雅馬哈發動機則在做整車的同時,也提供了表現不俗的電助力單元。同樣采用整車加電機的一體化企業,還有來自臺灣地區的達方電子。
而機械單元,則是老牌企業的天下。日本禧瑪諾變速箱幾乎壟斷了80%的市場,美國SRAM速聯則吃掉了其他大部分份額。二者幾乎統治了自行車的動力傳動系統。同樣美國蓋茨公司的碳纖維皮帶,也在提供著一種平滑的傳動。
老牌或者新銳的歐洲自行車制造商,圍繞這些關鍵零部件在材料、造型進行了充分地設計。等級森嚴的氣息傳了過來。這里的自行車,就像瑞士手表一樣,堅不可摧。
然而中國的eBike設計時代的到來,瓦解了一個完美的宮殿神話。
重新定義歐洲心臟
中國臺灣的達方電子本來是全球第二大筆記本鍵盤制造商,2015年也推出了電助力自行車。這些來自軟件界的人,似乎將電助力自行車開發成一種軟件定義的自行車。而在臺灣地區,自行車的供應鏈非常成熟。臺灣地區的兩大自行車廠家美利達和捷安特所在的彰化市和臺中市,相距不過20公里,自然形成了豐富的自行車產業集群。達方電子只需要將這些零部件資源整合起來,就可以向電助力自行車進軍了。
非凡的供應鏈,如果能跟前瞻性設計理念融合,就會形成巨大的能量。一家創立于2021年的初創電助力自行車公司深圳十方,正在對電助力自行車進行全新的定義。它一開始瞄準的就是廣闊的歐洲市場,而率先進軍哪個國家則有地理上的考量,荷蘭被看成必勝之地。雖然這里也有眾多品牌,但荷蘭是平原地形,對動力系統有著不同的要求。地勢平緩沒有坡度,意味著變速箱就可以省掉。這就繞開了禧瑪諾變速箱那令人望而生畏的強制性秩序框架。
現在第二道門檻就是“歐洲心臟”—德國博世的電動單元。歐洲電助力自行車都是圍繞動力系統而設計。博世采用先進的力距傳感器,做成集成式的電機模塊。這種設計下,一般采用中置電機放在自行車車架中間。它的位置比較固定,從而可以實現匹配百搭車型。自行車制造商只需要將禧瑪諾或者速聯加載上去,一輛電助力自行車就完成了。
歐洲eBike行業為什么要長成這個樣子?因為它被供應鏈的骨骼所綁定。博世、禧瑪諾的骨架,決定了自行車制造商的骨架。這是一種技術壟斷,也鎖死了歐洲設計師的想法。每一種設計理念,都只能圍繞著這種動力骨架而來。
在中置電機這種“歐洲心臟”的模式下,eBike的所有改造都是影響甚微的。材料創新的意義并不大。如果將鋁車身改成碳纖維車身,那只能減少20%左右。但由于增加了電機系統,車身至少重量增加4公斤以上。這種情況下,材料改變對車身的影響,就幾乎可以忽略掉。更何況,鋁車架本身也有良好的加工工藝性,更適合eBike。
然而中國供應鏈技術的提升,給了這些年輕的eBike帶來了攻破城墻的全新紅衣大炮。
隨著中國電動汽車的崛起,中國在電控、電驅和電池這三電技術方面,有了長足的進步,也帶來了更上游的力距傳感器的突破。動力系統的根基讓人眼前一亮,新的宮殿架構開始就此展開。
十方拋棄了“歐洲心臟模式”,放棄中置電機技術,直接單速傳動。輪轂電機放在后輪,而力距傳感器則可以放在不同的位置。這種分布式的動力系統,打破了傳統歐洲自行車的樣式。靠著供應鏈的豐足和“概念再設計”,十方成功地將23公斤的eBike降低到15公斤。
這種全新設計和輕量化的理念,得到了荷蘭消費者的青睞。在成功打入荷蘭境內之后,它自然地開始豐富品類,開始面向德國這樣多坡和圍繞阿爾卑斯山脈的高山歐洲地區。此時變速箱又變成必需品,禧瑪諾的高山再次浮起。然而由于已經積累了成功的經驗,新銳品牌的設計師正在試圖尋找新的突破。
機械的神話
憑借高超的動力組件技術,日本禧瑪諾變速箱基本席卷了[敏感詞]自行車。禧瑪諾是自行車動力傳動系統的常青山脈,也是無法繞過的高度。禧瑪諾首先在零部件上進行了精心地設計。它擁有的自有鑄鐵工廠是這個神話的一部分,這使得它的機械鍛件的韌性無可匹敵。而它大量使用模塊化技術,變速器與剎車的集成技術,都變現出流暢的動力特性。對于很多制造商而言,只需拿過來就用。禧瑪諾還具有深刻的消費者洞察力,它甚至比自行車廠家更懂得騎行車的需求。它甚至會主動在很多城市舉辦自行車比賽,這讓“Intel-inside”的嵌入效應非常明顯,很多購買者會主動點名要禧瑪諾的變速箱。
2023年禧瑪諾收入為240億人民幣,凈利潤30億人民幣。然而,在快速普及的電動助力自行車領域,禧瑪諾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電助力自行車,正在侵蝕一些日常通勤、上下學和購物時的市場。電機可以減少蹬踏力氣,自然廣受騎行者的歡迎。日本只占禧瑪諾銷售額的2%,它必須盯住海外市場的收入。而歐洲是禧瑪諾的主力市場,占據40%以上。這個市場決不能丟。
然而在核心的電機、電驅這些電動單元領域,德國博世一馬當先。日本松下和雅馬哈發動機也是硬骨頭。這些 “電動化先鋒”在電助力自行車的快速發展,會不會使得禧瑪諾的光彩,像冬日下午的陽光一樣急速褪去?
禧瑪諾要想進入電機單元,并無太大的勝算。因此它決定在變速箱的機械王國里,嫁接新的技術。禧瑪諾正在準備推出新變速系統,搭載AI芯片的輪轂零部件、變速器和11速齒輪所組成。這樣輪轂零件的AI芯片,成為自主操控自行車的“大腦”。它可以根據自行車的速度和傾斜度而自動實現換擋。在騎自行車時,踩踏板的節奏和變速的時機等,都會因騎行者不同而存在個人差異。AI會自動記憶騎行者的操作模式,進而被馴化成個人習慣的方式實現自動換擋。
這意味著禧瑪諾正在用“智能化”對抗“電動化”。在日本堺市的主力工廠,也不得不降低開工率。然而禧瑪諾正在將這樣的減產空擋,看成是企業更換骨骼的機會。下一代AI加持的變速器,正在準備量產。
全面的較量
然而能打破城門的不僅僅只是紅衣大炮。新銳品牌的營銷理念也在快速進步,新一代企業家對于社交媒體和意見領袖KOL的應用已經爐火純青。這些企業對于用戶的洞察,是借助于數字化技術而感知的。
對于網上廣泛的信息泛濫,來自中國的年輕制造商們耐心地使用數字化和AI工具進行重新的分流,指向了對電助力自行車的審美情緒。而很多老牌企業則表現出對市場的不敏感性。日本巨型企業就有部分呈現“老化癥”的特點。松下的自行車設計明顯感覺到本土化意味很重,如媽媽車、親子車這類日本審美車。這對于豐富的歐洲需求,在總部研發設計是不可想象的。
數字化渠道管理也是中國制造的優勢。在國內卷過來卷過去的制造商,已經通過IT手段對渠道進行了高度細化的切片分析。而在APP程序使用感受上,中國挑剔的消費者已經為APP應用的使用界面打造的如絲順滑。電動化、數字化、互聯網化、社交化,幾股不同的力量來源被聚合在一起,鍛造了中國制造的一種新面貌。
中國在機械傳動件上依然有很大的差距,變速器之外,雙懸架自行車的前叉和制動器往往是德國Magura,而避震則來自FOX。在這些傳統部件領域,中國供應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在新舊結合地帶,新銳品牌商還是撕開了一個口子。
代表荷蘭新銳的Vanmoo已經破產,而美國Rad Power也在2024年退出歐洲市場而專注北美。退潮時間到了,代表舊秩序的一波浪率先扔在沙灘上。
而更多的品牌則在加速涌入,活力城市深圳似乎已經開始將eBike看成一種電子消費品。以充電器起家的安克創新也加入進來。甚至服裝公司賽維時代也開始入局。而國內電動自行車頭部廠商,包括雅迪、愛瑪、九號等,也都相繼殺入。而大疆無人機也推出了高端電機與博世去競爭。整個產業活力齊刷刷地被喚醒,eBike正在成為中國出海的新品類明星。
中國制造突破零部件技術之后,設計師就可以自由地跳躍到新的設計空間。電機的集成技術一旦被拆解成技術子模塊,相互組合就會形成新的優化空間。無論是速比,還是齒輪比,或者是人踩踏板部分與后輪的輪轂助力的銜接配合,一切都圍繞電助力的新特征而展開。歐日自行車還是活在“機械電動化”時代,就像汽車領域的“油改電”,這是一種舊建筑的修補。而中國新派自行車的設計思路則走向“原生電動化”的,這是一種新宮殿的再構建。
上游供應鏈一旦可以拆解,整個設計能力就已經加強。它反過來會帶來供應鏈的突破,使得更多供應商參與革新。如電動變速器的珠海藍圖、電機的蘇州八方和上海安乃達,都形成了很好的突破。而eBike產品研發師的設計理念,就可以煥然一新。
然而在中國,也有許多體力不支的eBike公司開始退場。擁有相同供應鏈氣質的中國eBike品牌,在全球行走的旅程,則需要重新回到了企業家的長期主義。擁有對全球文化有著深刻洞察力的企業,才能最終勝出。
Copyright ? 深圳市金航標電子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711385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