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31作者來源:金航標瀏覽:1655
工業體系及其產品質量生態構建,是一個國家制造的氣場。強弱之分,只需看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的布局,高下立見。即使在經濟全球化受挫的今天,質量本身仍然是全球貿易中技術壁壘的組成部分。就國家制造的國際競爭力而言,質量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特別是標準制定、計量科學研究、認證認可、合格評定是否有效,會從根本上以一種強大但近乎無形的方式,影響一國的經濟和發展前景。
德國質量基礎設施NQI的五大支柱
維護和現代化質量水平的基礎架構是德國經濟和技術政策的核心任務。除了標準化和法律規定的計量方法之外,可靠的質量基礎架構還特別包括合格性評定,即對產品和服務的特定要求的滿足性進行測試和認證。質量基礎設施也包含對獨立第三方合格評定機構的能力證明的授信。
圖1:德國質量基礎設施要素
質量基礎設施也是德國企業在國際貿易去壁壘和摩擦中爭取自身利益的重要工具。只有通過國際認可的產品要求和合格評定程序,才能為跨境銷售產品并確保產品和服務的兼容性。為了消除貨物跨境交換和克服貿易的技術障礙,德國積極與各個工業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進行國際協調。而德國質量基礎設施在本國層面的協調則是依靠于法律、經濟界、標準制定機構和認證機構的協力完整的構建了德國制造的質量基礎設施治理結構。每一個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標準描述了產品、服務、技術或過程,為有形和無形物體的標準化定義了兼容性,質量和安全性標準。它們由公認的標準化組織制定標準。標準的應用通常是自愿的,但是如果是合同條款或立法者規定遵守標準則具有強制約束力。德國該領域熟知的參與方包含:德國標準學會(DIN)以及德國電氣電子和信息技術協會(VDE)等。
合格評定是對法律、合同和標準或其他規定某些要求的滿足性的檢查和證明。合格評定包括諸如對產品、服務、流程、系統和人員進行校準、認證、檢查和測試的活動。企業和市場中參與方都可以通過法律,合同約定的或自愿的要求實施合格性評估。此類機構則包含德國技術監視協會(TÜV),德國機動車輛監視協會(DEKRA)和船舶分類協會等。
檢測和認證資質授信機構是獨立的第三方確認合格評定機構具有執行某些合格評定活動的能力認定。如果在敏感行業或領域(例如涉及健康保護)進行合格評定,立法者需要對相應合格機構的資質進行認可。此外,很多合格評定機構自愿獲得授信,以突出其專業能力并增強被評定方信任。德國認可委員會(DAkkS)是德國產品認證制度的協調管理機構,負責對認證機構進行評定和授信。而其下屬眾多授信機構以及專業分委員會則構成了第三方檢測機構質量保證的天然屏障。
測量與測試是質量保證的必要要素,也是合格評定的基礎。測量系統通過將測量結果與國家標準進行比較來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從而校準測量設備和方法,使其符合產業界要求。此外,計量領域的法律也規定了在國家為公民提供特殊保護的領域計量單位、測量方法和測量設備的官方要求。隸屬于德國聯邦經濟與能源部的德國聯邦物理技術研究所(PTB)則是德國計量領域的最權威機構。德國政府明確規定聯邦物理技術研究所不得參與預計量校準有關的任何市場競爭,只能對國家批準的認證授信機構和各個聯邦州計量標準進行校準。
市場監督:保證在遵守現有法律法規的情況下對市場上提供的產品進行控制和監視并會向公眾通報危險產品,采取適當措施以確保在違反法規的實體重新符合相關規定。德國職業安全健康聯邦協會(BAuA)則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市場監督機構的代表。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也是戰略物資
國家質量基礎設施(NQI)不僅是提升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的重要基石,也是全球競爭的核心要素和戰略資源。質量基礎設施效能評估和仿真模型研究、行業產品質量基礎設施效能評估理論及實踐研究、企業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技術與效能評估研究、效能與市場監管問題研究都是中國急需且必須做好的事情。與國際標準機構、認證機構、計量機構和監管機構的交流和標準和諧,也將為中國制造在未來變成如德國制造一樣的金字招牌鋪平道路。
高技術通常是高質量驅動的,而高質量則是被“苛刻”的客戶挑剔出來的,客戶的嚴苛要求的滿足,則需要質量基礎設施中涉及的計量研究和實施機構、標準制定機構、認證機構授信單位以及認證機構和監督機構共同承擔相應的角色責任,并在法制建設上作為最后一道防線,從而在系統層面完善中國的質量基礎設施。20多年前,寶鋼鋼板在國內供不應求的時候仍然堅持把10%的產品賣給世界上最苛刻的用戶(如日產汽車),從而奠定了寶鋼在汽車領域的行業地位。
政府、學會等聯合組隊的德國認可委員會
聯邦政府所指定的德國認可委員會(DAkkS),類似中國CNAS,但卻是由政府、學會等聯合組成。它是德國產品認證制度的協調管理機構,根據條例歐盟委員會((EC)765/2008號)和《認證機構法案(AkkStelleG)》,它作為德國認證資格的管理者,代表歐洲最嚴格標準。
德國認可委員會成立于1991年05月,是由德國聯邦政府、德國經濟技術部(BMWA,現為聯邦經濟與能源部)、德國化學認可機構(DACH)、德國檢測認可機構(DAP)、德國技術認可機構(DAR Tech)、德國標準化學會(DIN)、德國聯邦材料檢驗研究院(FBAM)等近20個機構共同組建,其中包括了很多能積極影響德國認可政策的工業界代表例如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其主要任務是協調實驗室、檢測機構、認證機構及合格評定機構在認證/認可領域的工作,特別是強制與非強制領域認可組織之間的關系,并在國內外代表德國認可組織,發布被認可的認證機構和被認可的實驗室名錄。其下屬專門成立了各個行業委員會,從而從技術的角度對授信認證機構作出規范。
圖2:德國認可委員會行業分委員會(來源:DAkkS網站)
此外,2010年根據《認證機構法案(AkkStelleG)》,在聯邦經濟和能源部(BMWi)領導下還成立了認證咨詢委員會(AKB)。它在認證問題上為聯邦政府和德國認證委員會(DAkkS)提供咨詢和支持認證委員會認證合格評定機構(KBS)。只要合格評定機構符合國際和德國國內相應的標準要求就可以進行從事合格評定工作。此外,各個評定機構也被收錄到相應的數據庫(https://www.dakks.de/content/akkreditierte-stellen-dakks)一便于各個參與方查閱和甄別。
圖3:德國合格評定機構的種類(來源:DAkkS網站)
在認證授信機構之外,法律的保障也構成了認證體系最終可追溯和強制性的屏障。可以說,德國的有關認證的法律包羅萬象,其中最為基礎的則是認證機構法(AkkStelleG),德國立法者于2009年通過了《認可機構法》(AkkStelleG),從而與歐盟委員會第765/2008號法規(EC)的規定相一致。該法律規定了以下要點:認可機構的任務和權力、認可機構的組織形式、認可咨詢委員會、認可標志、費用及開支、監理、與政府機構的合作以及移交現有監管責任等。
除開《認可機構法》,直接和間接涉及認證體系的法律也是為數眾多。舉例來說,鑒于產品安全,在產品進入市場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該領域的法律是最多的。在德國涉及產品安全的法律規范主要有:《產品安全法》(ProdSG)和一系列的實施規章。例如在一定電壓范圍內使用的機電設備的安全規定(ProdSV),或有關玩具安全的法規(GPSGV);《醫療產品法》(MPG)、《機電設備電磁輻射可承受性法》(EMVG)、《輻射設備及通訊設施法》(FTEG)、《產品能源消耗環境合規法》(EVPG)。
從內部因素來看,德國政府在產品質量監檢領域采取了循序漸進的演變模式,不斷強化監管機構的職能,引進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以提高監管效率并加強企業的服務意識。在德國的消費品市場,政企分離的獨立模式,驅動人們對質量和安全的需求。具有豐富行業經驗和技術技能的獨立第三方機構,經由認可機構認可和/或政府部門授權,對企業進行產品的質量測試與認證。
與時俱進的認證體系
德國質量監督協會TUV標準,已經走向全世界。TUV應用安全標準的目的是防止家電產品、機械產品、汽車產品使用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種危險所造成的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包括電擊或觸電,溫度過高或火災,機械方面存在的危險,放射性危險,化學性危險。而TÜV標志是德國TÜV專為元器件產品定制的一個安全認證標志,在德國和歐洲得到廣泛的接受。而GS認證是以德國產品安全法(ProdSG)為依據,按照歐盟協調標準(EN標準)或德國工業標準(DIN標準)進行自愿性檢測認證,是歐洲市場公認的德國安全認證標志,某些要求比CE指令的要求更嚴格,擁有忠實的顧客群,在歐洲尤其是德國消費者中具有極高的認可度。TÜV認證的標準以歐盟EN/德國DIN等歐洲標準為主,以家電產品為例,世界各地的家電法規,均以IEC標準IEC60335為基礎。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轉型在德國和在德國主導下在德意法三國的全面鋪開,德國政府專門成立了德國聯邦信息安全辦公室(BSI),確保信息安全與數字能源轉型安全。其下工作領域涉及:為政府、私營部門和社會提供咨詢(部門代號B)、網絡安全和關鍵基礎設施(部門代號CK)、數字化、認證和標準化的網絡安全(部門代號D、其中D2部門專門負責認證和標準化)以及密碼技術和IT管理(部門代號KT)。
目前認證和標準化部門基于公共和法律框架對信息技術安全產品、基礎設施和服務的信息技術安全要求進行標準化和認證。該體系運作參與方大多數都持比較積極的態度構建該領域的生態。企業界期待憑借參與標準強化德國確保信息技術安全和隱私的地位、為國際環境中的德國制造商提供支持、公正地審核私人測試中心,確保制造商的利益最大化;政策層面希望基于此參與編制國際標準并在設計適宜的安全指南方面的專業知識;社會各界也希望借由該體系得到國際認可的測試質量,如地理信息標準化組織(SOGIS)、通用評估準則互認協議(CCRA)和DAkkS等)和憑借BSI的授權和聲譽建立信任。
圖4:德國信息安全標準認證體系的參與方
其認證的范圍則包含產品認證和體系與服務認證兩個大類都需要測試中心/人員的執業資格和資格鑒定人員和服務證書以及安全服務的認證例如:ISO/IEC17025。以華為華為AR系列服務路由器為例,AR1220已經通過BSI認證,而另一款華為OptiX OSN 1800 V V100R13C00和更多的設備認證也在進行當中。其遵循的原則是:法律(BSIG):滿足必要標準要求并成功完成評估,且公權不與此類證書的頒發相抵觸,則可頒發證書。
圖5:德國信息安全認證基本過程
當前,德國BSI作為信息安全方面的獨立國家認證機構,制定技術標準和認證為政府進行監管的工具。在關鍵基礎設施保護領域涉及了眾多的專題,包含:電子健康、能源網、eID文件、交通方面的遠程信息處理和付款交易等。BSI通過量身定制的技術標準和認證過程為政府法律倡議提供支持,也從歐洲和國家層面上提供支持每年發布超過100張證書,其中大約75%的證書為高保障級別證書。此外,它還運營著9個國家評估實驗室。
中國認證檢測機構急需接軌
隨著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中國企業的全球化戰略的推進,基于上述對國際認證檢測機構,特別是德國認證檢測機構的介紹和業內人士觀察,不難看出,中國目前的認證檢測機構主要還是“國家隊”居多,而民營的檢測認證機構與國際檢測機構相比還是鳳毛菱角。例如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CQC在國外,包含德國也有分支機構。目前,其海外機構也為眾多出口中國的企業提供認證,以便他們可以順利進入中國市場。面對國內和國際電子商務近些年井噴式的發展,國外認證機構曾嘗試跟淘寶合作,引導消費理念,提供對工廠的第三方檢驗,讓網購更放心。而這一塊認證卻恰恰是中國有可能主導的標準和認證檢測市場,如果依然只有國際檢測認證機構占領市場,則未免可惜。
中國檢測認證機構,更重要的挑戰是如何走過國門,是要成為中國制造的全球化的驅逐艦。要在國際檢測認證市場打開局面,首要的第一關就是與認證檢測機構的授權單位達成信任和授信關系。以全世界認證最權威的德國認證委員會(DAKkS)和德國安全認證技術中心(ZLS),類似中國認監委和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并沒有對國外的認證機構設限制,因此在符合相應規定的前提下是完全可以在國外逐步建立起聲譽。另一條適合擴張的道路則是利用某過當地認證企業的資質,拓展當地市場。全球資質布局,特別是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資質認證尤為重要,拿到的產品種類越多,發展就越快。以CQC為例,目前在全球布點很多,在歐洲每個國家都有機構。但是,只經營國外產品進入中國,沒有經營進入歐盟國家的檢測和認證資質,而這樣的事情是完全可以鋪開逐漸拓展到全品類。合理利用資本市場和我們國家的體制推動力,則是更能為民營檢測認證企業建立自身信譽和開拓市場實現加速。
中國制造企業無法靠自己遨游世界商海,“中國認證作為驅逐艦需要同步跟上。這是德國制造與德國質量基礎設施,已經給中國工業留下了清晰背影。
Copyright ? 深圳市金航標電子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711385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