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29作者來源:金航標瀏覽:1201
傳感器技術作為信息技術的三大基礎之一,是當前各國競相發展的高新技術,世界各國普遍重視和投入開發。
近年來,全球傳感器市場一直保持快速增長,隨著經濟環境的持續好轉和新興技術的不斷成熟,市場對傳感器的需求不斷增多。
據賽迪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 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 1521.1 億美元,同比增長 9.2%;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 2188.8 億元,同比增長 12.7%。全球及中國增速有所放緩,但國內市場增速仍然高于全球。
盡管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巨大,但目前活躍在傳感器市場上的仍然是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相比而言,我國的傳感器產業發展較慢,80%以上的傳感器都依靠進口。
創道資本合伙人步日欣對此表示:
從產業鏈角度,中國不缺物聯網應用場景,也不缺網絡傳輸設備,但是瓶頸就在傳感器端。雖然政策支持多年以來,中國的傳感器產業確實處于相對落后狀態,特別是在[敏感詞]度、功耗等性能參數上,同國外產品有較大的差距。
與非網在往期專題活動中介紹了國內外傳感器廠商的行業布局、未來創新,機遇與挑戰。基于此,再結合行業機構、投資機構采訪內容,梳理傳感器行業重頭產品發展現狀,行業創新方向,國內企業機遇與挑戰。
傳感器產業的重頭戲
按功能區分,傳感器可分為圖像、MEMS、指紋、磁場、溫度等類別。其中,圖像與MEMS傳感器是[敏感詞]主角,兩者銷售額是其他傳感器總和的4倍有余。
而對于主角成長走勢,IHS高級分析師 Manuel Tagliavini表示,圖像傳感器市場增長態勢最為強勁。相反,目前規模占優的MEMS領域,上升趨勢不太理性。預計到2023年,圖像傳感器規模可超越MEMS市場。
MEMS 傳感器
2019 年中國 MEMS 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 597.8 億元,同比增長 18.3%。
MEMS 傳感器主要是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市場應用為主,另外一個重要市場就是汽車電子;亞太地區無疑是除北美市場之外第二大的傳感器市場,而中國無疑是亞太地區增速最快的。
可以看到,近年來,隨著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產品等下游行業的快速發展、全球電子整機產業以及硬件創新市場逐漸向中國轉移,中國市場對于 MEMS 器件的需求增速遠高于全球 MEMS 市場增速。
雖然國內需求量大,但供給能力不足,MEMS 領域集中度高。愛默生、西門子、博世、意法半導體、霍尼韋爾等跨國公司占據超過 60%市場份額,特別是產品幾乎全靠進口補給,80%的芯片依賴國外;
剩余的份額也主要集中在幾家上市公司,如歌爾聲學、水晶光電、漢威電子、士蘭微和金龍機電等幾家公司,占領國內 MEMS 市場的 40%以上;國內 MEMS 企業中 70%的是中小企業,產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
對于我國 MEMS 傳感器產業集聚區域,前瞻產業研究院調查顯示,在行業需求推動以及國家政策鼓勵下,我國 MEMS 產業迅速向全國地區滲透,已在長三角和京津冀地區建立完整的產學研布局。
從企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地區,數量占比超 50%,其中江蘇省占比近 30%,這得益于長三角具有良好的集成電路產業基礎,硅基 MEMS 研發及代工生產線資源較多,產業鏈完整,涵蓋設計、代工和封測的重點企業。
在 MEMS 傳感器應用前景良好和國產化進程提速背景下,未來前景廣闊。數據顯示,未來幾年我國 MEMS 傳感器市場規模年均增速保持在 15%左右,預測到 2025 年我國 MEMS 傳感器市場將達到 1488.6 億元。
CMOS 傳感器
針對 CMOS 傳感器(CMOS Image Sensor, CIS),集邦咨詢分析師徐韶甫數據統計,相較 2018 年,2019 年 CIS 全球銷售金額約為 188 億美金,同比增長約 26%;中國區銷量為 89 億美金,同比增長約為 47%。
Yole Développement 預測 CIS 市場規模:2019 年中趨勢相仿
就整體市場來看,主要在智能手機多鏡頭的趨勢帶動下,CIS 需求呈現高度成長;而中國區域的高銷售額除了龐大的內需市場外,多數模塊廠與 EMS 廠房集中設立在中國制造,也是另一項原因。
從 CIS 終端應用需求來分析,消費電子是目前 CIS 最大應用領域。其中,智能手機約占 7 成,份額[敏感詞],多鏡頭趨勢是主因。其他應用領域還包括汽車、安防、可穿戴設備、工業等。
汽車、電子
ADAS 系統的普及化與滲透率近年來備受關注,進而推升車用鏡頭數量增加與引入高畫素鏡頭,應用在如倒車顯影、自動剎停,環景與車內影像等,成為 CIS 的另一主要需求來源。
安防、監控
受惠于國內的區域政策推動,裝置大量安防監視器,成長性穩定上升。
例如用在 IOT 方面的 IP Cam 需要相機模塊的產品成為廠商主推的產品,再加上 TV、智慧音響、可穿戴設備等產品亦開始搭載相機模塊,這也是消費端影像相關應用增加對 CIS 的需求。
工業、制造
機器視覺應用是拉動該領域對 CIS 需求的主因,在影像辨識、人臉辨識、光學檢測等功能拉動需求。
從全球競爭格局來看,CIS行業龍頭索尼占據超過 40%的市場份額,主攻高端市場,技術實力最強;
索尼之下是三星,主攻消費類電子市場,多是自產自銷,在技術上緊追索尼,可提供與索尼同級別的 CMOS 傳感器,但三星的行業級應用較少。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廠商入局。豪威科技(已被韋爾股份收購)、格科微電子、思特威、銳芯微等本土廠商憑借各自差異化優勢切入市場,搶奪地盤。
雖然目前國內的 CIS 廠商在規模和技術上與國外廠商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面對巨大的機遇和光明的前景,一些本土廠商勇敢地迎接挑戰,依托自主核心技術,正逐步擴大份額、向中高端市場滲透。
本土傳感器產業挑戰與破局
隨著物聯網進入實質性發展階段,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 5 年全球傳感器市場將保持 8%左右的速度增長,到 2024 年市場規模將會超過 3000 億美元。
IHS提供的觀點也表明,相對于AI與云計算,物聯網才是真正推動傳感器產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量。
新機遇推動技術與應用創新,創新催生出新的市場機遇,兩者如影隨形。關于傳感器的創新方向,行業機構和廠商表達了各自的觀點:
相較于發達國家,本土優勢主要在下游物聯網的應用、模式創新以及對多元化市場需求的把握上,近幾年來隨著指紋、圖像、聲音傳感器應用落地,誕生出格科微、豪威科技、歌爾股份、匯頂科技等優秀的傳感器企業。
然而,在市場和應用優勢之外,本土傳感器產業的不足和缺陷同樣明顯。
消費級傳感器領域,國內外技術差距相差不大,但涉及到工業、汽車應用等傳統領域,國內積累相對比較薄弱,技術能力落后,整體與國外的技術水準差距較大。
此外,MEMS、CMOS等產品嚴重短缺,國家重大裝備所需高端傳感器仍舊依賴進口,外資企業產品占據國內高端市場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
在此,中科創星投資總監盧小保就本土企業面對的挑戰分享了以下觀點:
工藝、薄弱半導體傳感器,包括 MEMS 傳感器是工藝大于設計,國內工藝線大多是近幾年才逐步建立,有經驗的研發人員相對稀缺;
材料、基礎多數傳感器的核心往往是材料,沒有核心材料的支撐,就不能做出最領先的傳感器產品,國內在核心材料方面與日、歐、美等領先國家差距明顯;
量產、能力傳感器往往是定制化測試,很多無法全自動,國內在此積累較差,品質控制能力薄弱;
針對產業現狀的發展建議,筆者采訪了多方行業機構:
傳感器行業催化劑——科創板
在中美貿易戰與國產替代背景下,科創板的推出有利于整個科技行業的發展和壯大,優秀的企業可以迅速脫穎而出,平庸的企業逐漸落下,加速著“優勝劣汰”這一趨勢。
行業投資機構作為資本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向筆者分享了他們心中科創板對于行業的意義和影響。
中科創星表示,隨著國家供給側結構調整,創新驅動發展成為主流,創新驅動其實也包括科技企業的創新和進一步升級,要鼓勵和驅動科技企業往深度創新和硬科技的方向發展,而不是在低端科技領域扎堆兒傾軋。
整體上,科創板的推出有利于行業扶強退弱,讓優秀者做大做強,讓平庸者逐漸弱化,最終形成大企業有足夠實力全面參與國際競爭,中型企業在部分細分領域有強競爭力,小企業持續創新,弱的企業過不下去被淘汰,相對比較良性的產業格局。
通過觀察來看,近兩年資金向科技領域尤其是半導體領域涌入的現象非常明顯。很多原來對半導體領域完全不懂的也在進入半導體領域,但實際情況還是有些叫好不叫座。
坦白講,很多主打中低端市場的企業沒有很強的創新精神。而做到在全球范圍內有競爭力,一是要靠核心技術,二是要不斷創新以引導新的需求,三是要有良好的管理效率,沒有別的路徑。
科創板開的比較迅猛,一些企業上市后,聚集到更多的資源,更容易做大。但我們希望不光企業要做大,還要最終做強。
因此,也建議投資機構不要只看半導體題材和短期銷售額,還是要把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并且具備較好的運營效率的企業。
那么隨著科創板的加入,相應投資機構之間的角力是否會更加激烈?步日欣不認為會存在特別明顯的角力或者競爭,即便有,也是暫時的,市場終究會趨于成熟,進入良性循環。
當然,對于投資機構之間的競爭,也會慢慢從資本上的競爭,轉移到對行業判斷、技術分析上的競爭,科創領域頭部的投資機構,也將會是“技術型”、“專業型”的投資機構。
寫在最后
寄語傳感器初創企業
那么隨著傳感器產業及應用市場的逐漸成熟,初創企業是否還有進入該市場的機會與方式?行業投資機構就此問題向筆者進行了答復。
可以看到,傳感器行業壁壘早已出現,窗口期在迅速收窄,創業機會正在減少。此外,科創板的推出對于新進企業來講像是一根稻草。
是“找對細分市場,抓住差異化需求,贏得資本市場青睞”企業的救命稻草;
也是壓倒“盲目進場,追求熱度,忽視泡沫”廠商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文轉載自“ 與非網”,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Copyright ? 深圳市金航標電子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711385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