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29作者來源:金航標瀏覽:1864
今天是
第111個國際勞動婦女節
從1909年的歐美婦女運動,到112年后的今天,勞動婦女為推動社會進步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各行各業都有夙夜在公的女性工作者,北斗行業也不例外,有大量的女性工作者投身于北斗事業創新和發展。在北斗人中,有大量優秀女性因貢獻突出被稱為“北斗女神”,趁此節日,我們一起感受一下幾位具有代表性的北斗巾幗的魅力和價值。
楊慧:夜空中最亮的“星”
張潤紅:我國首位女性發射陣地指揮員
“5,4,3,2,1,點火!”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第一次響起女性倒計時的聲音,航天女將張潤紅成為中國航天發射陣地首位女性“01”指揮員,成功發射第41顆北斗導航衛星。
這不但是張潤紅的“首秀”,更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首次——首次由女性擔任發射陣地“01”指揮員。
“再不可能的夢想,也經不起傻子式的執著追求。” 張潤紅表示,“肩負著建設航天強國、建設世界一流發射場的神圣使命,我們每個航天人都應當有雄心。這個雄心,不分崗位、不分男女。只要我們人人敢立雄心,爭做筑夢太空的新時代航天人,就一定能夠創造更多中國奇跡!”
王淑芳:追星北斗 圓夢交通
王淑芳28歲擔任北斗設計師,32歲擔任主任設計師,既是兩代北斗系統方案的論證者,也是4項國家軍用標準的執筆者,她的多項成果填補了國內空白。
距離北斗系統建設的第一聲發令槍已過去22年,“北斗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并將中國衛星導航事業推向了世界[敏感詞]。王淑芳也將自己22年的青春奉獻給了“中國北斗”。
“踏朝霞,迎風雪,城際如梭,高鐵山間過。野鳥銜枝絮冬巢,遲暮中年,無暇時光錯。”這是她在出差時即興寫的詩句。
王淑芳一年中有大半年時間漂在全國各地,她說,如果通過她的工作,哪怕避免一起交通事故,哪怕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她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徐穎:科研科普同閃亮
披肩發,黑皮夾克,雙臂交叉放于胸前,淡淡一笑,36歲的徐穎登上了一本先鋒青年雜志的封面。
徐穎現在正領導中國科學院一支科研團隊研發北斗衛星系統的地面導航增強技術
有人稱徐穎是天才,但她認為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科研工作者”,和絕大多數女性沒有什么兩樣,“喜歡通過吃零食和購物來為自己解壓。”
一次她被問到女性是否適合做科研時,徐穎調侃道,“用性別來判斷是否適合做科研就跟用星座來判斷一樣,根本不科學!”
她的詼諧、坦誠,和對大眾通俗易懂的科普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吸引了數百萬的點擊和轉發,她也被網友盛贊為“北斗女神”。連《人民日報》都發表評論稱,“科普需要更多‘徐穎’”。
2019年,徐穎再度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任命為“科普中國”的形象大使,獲此殊榮的還有中國月球探測計劃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以及中國第一位太空宇航員楊利偉。
王莉:仰望星空 航天強國
王莉,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國際合作中心(簡稱“國合中心”)主任
作為第一代北斗人,王莉從80年代初走上工作崗位,就投入到我國的航天事業中,也是最早參與北斗系統總體論證和設計的成員之一。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升空,至此,30顆北斗三號衛星環繞地球,標志著我國提前半年完成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
當我看到衛星太陽能帆板成功展開的畫面,看到北斗收官發射圓滿成功的‘大紅屏’,內心的激動無法抑制。”和所有北斗人一樣,王莉在看到火箭升空的那一刻無比自豪。
在北斗系統任務順利完成后,王莉終于有了些許休息時間。趁著難得的空閑,她補看了一期此前的熱播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這一期恰好是楊瀾作為嘉賓一起共同主持,對于有關“女性應該由自己來定義自己”的話題,王莉深表認同。
“如今,女性愈加自立、自信、自強,自己的人生不被也不需要由他人來定義。以我熟悉的航天事業為例,女性科研人員擔當關鍵崗位的數量不少,并發揮了關鍵作用。”
本文轉載自“廣東北斗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Copyright ? 深圳市金航標電子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粵ICP備1711385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