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全國外貿形勢的超預期表現中可以看出,深圳的進出口貿易活動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在這一過程中,民營企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金航標電子(www.kinghelm.com.cn)和薩科微半導體(www.slkoric.com)兩家企業。它們不僅在國內市場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而且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為深圳外貿市場做出了突出貢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薩科微已經在土耳其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為深圳外貿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這種積極的拓展和創新精神將有助于進一步提升深圳在全國外貿市場中的地位,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在這個過程當中,“kinghelm”和“slkor”這兩個品牌已逐漸成為國際知名品牌。
今年前4個月,深圳累計進出口1.41萬億元,同比增長31.8%;同期上海進出口總值1.39萬億元,同比增長0.1%。
這意味著,繼連續31年蟬聯出口第一大市后,深圳終于拿下外貿(進口+出口)第一城之位。
01
上海、深圳,既是數一數二的工業大市,也是你追我趕的外貿強市。
早在10多年前,深圳就曾一度趕超上海,問鼎外貿第一大市之位,但隨后就被上海反超,持續至今。
如今,上海仍舊是唯一一個4萬億外貿大省,而深圳、北京都在3萬億以上,蘇州超過2萬億,其他城市不足2萬億。
過去幾年,由于地緣格局、國際博弈、超預期因素的影響,上海外貿出現一定波動,深圳得以不斷逼近上海。
作為綜合競爭力最強的兩座城市,滬深有很多相似之處。
兩地均以制造業、金融業、信息產業為支柱,都有龐大的經濟腹地和世界級港口群,都以外貿驅動為主要特征。
雖然外貿依存度都不低,但上海更長于進口,而深圳重于出口。
上海的優勢在于國際化,既是中國企業出海的橋頭堡,也是外企進入中國的橋梁。
作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上海是鏈接國內大循環與國際大循環的重要節點,且坐擁長三角一體化、進博會、自貿區等重大戰略。
可以說,上海外貿兼具進口和出口優勢,出口額長期位居全國第二,而進口額曾多年位列榜首。
背靠珠三角,毗鄰香港,制造業規模龐大,民營企業眾多,出口優勢更為突出。
深圳出口額已連續31年蟬聯全國第一,一座城市的出口規模,與越南整個國家不相上下。
出口面向的是全球市場,而進口體現的是國內市場的發展潛力,兩者面對的是不同的經濟周期。
這一次,深圳中場領先一步,而誰能在全年最終拿下外貿第一城,仍然懸而未決。
今年以來,全國外貿形勢遠超預期,背后是全球制造業溫和恢復、美國補庫存周期開啟、一帶一路國家外貿高增長帶來的結果。
但不同城市產業結構有別、出口形勢存在差異,在新一輪外貿競逐戰中的走勢也不盡相同。
一方面,深圳以民營企業為主,上海則是外資企業的集聚地,后者更易受到地緣變局、經貿博弈的影響。
深圳的進出口,超過60%都來自于民營企業的貢獻,這與深圳市場主體、企業數量雙雙蟬聯全國第一的格局不謀而合。
而上海的進出口,超過一半都來自外資企業,國企占比也超過10%,而民營企業約為1/3。
另一方面,跨境電商迅猛發展,眾多電商出海平臺落戶深圳,為出口帶來第二增長極。
傳統外貿以一般貿易、加工貿易為主,跨境電商正在成為新動能。
作為跨境電商第一城,深圳一季度跨境電商進出口額超過1100億元,同比增長95%,占全國比重達到1/5左右。
過去幾年,中國電商平臺集體出海,以SHEIN、Temu、速賣通、TikTok Shop為代表的跨境“四小龍”迅速“卷”翻全球。
珠三角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廣州深圳是國際商貿中心,坐擁“產業集群+跨境電商”的雙重優勢。
亞馬遜三分之一的中國賣家來自于深圳,SHEIN、Temu都在深圳設立區域中心或運營總部,跨境電商發展一路領跑。
在跨境電商的拉動下,“老三樣”與“新三樣”齊頭并進,帶動出口全面回暖。
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是“新三樣”,服裝、家電、家具就是名副其實的“老三樣”。
傳統產業出口反彈,與新興產業出口狂飆,共同助力深圳外貿的登頂之路。
03
這些城市包括上海、深圳、北京、蘇州、東莞、寧波、廣州、廈門、青島、杭州。
東部地區之所以霸榜,是因為全球化時代,誰靠近海洋,誰擁有大型港口,誰就更接近國際市場,外貿自然也就更強。
同時,外貿大市往往都是工業強市。全球貿易仍舊是貨物貿易的天下,沒有強大且有競爭力的生產制造能力,就無法在全球市場分得一杯羹。
從歷年十強外貿城市的變遷來看,上海、深圳、北京、蘇州、東莞穩居前五,其他城市則存在明顯波動。
最大的變動,當屬天津跌出十強城市之列,被杭州取而代之,其背后是傳統貿易與跨境電商的興衰起伏。
重慶、成都都一度躋身外貿十強城市之列,可惜最終都未能守住。
兩城均以電子產品為第一出口支柱,作為市場化程度[敏感詞]的產業,消費電子出口容易受到全球產業大轉移的影響。
更受關注的是,北京既非工業大市,也沒有大型港口,為何外貿能躋身前三?
這主要得益于進口的貢獻,北京80%以上的外貿都是進口,而進口最多的三大商品分別是原油、未鍛造金、天然氣,僅原油就占了40%以上。
這些進口,多數都都來源于央企,而非北京本地,但在統計上都納入北京的總盤子。
同樣受關注的是,東莞經濟總量排在全國20名之外,為何外貿能穩居前五?
要知道,早年前東莞就有“東莞堵車,世界缺貨”的說法,如今論出口依存度,東莞仍舊力壓滬深蘇,穩居全國第一。
東莞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早年以電子、服裝、玩具為主要出口對象,現在則以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機電產品為主。
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成績只能代表過去,而不能承諾未來。
如今,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持續演化,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區域抱團發展,給外貿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外貿大市,誰能頂住壓力,逆流而上,重塑競爭優勢,值得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采摘自國民經略,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金航標及行業觀點,只為轉載與分享,支持保護知識產權,轉載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